动笔前,先自问:这份读书百科知识竞赛策划书的核心读者是谁?是校领导、赞助商,还是参赛学生?不同受众决定不同语言风格与信息深度。写给审批领导,突出“品牌影响+预算控制”;写给参赛者,强调“趣味+奖品”。我习惯在封面页用一句话定位:本次竞赛面向××学院全体学生,旨在用游戏化方式检验跨学科阅读成果。

很多人把目标写成“提高阅读兴趣”,这太空。我拆成三层:
把目标写成可验证的指标,后续拉赞助、写总结都有数据支撑。
传统抢答太单调,我引入“闯关+角色”模型:
这样既保留百科的广度,又增加故事感。
题库是灵魂,我常遇到“题目太偏”或“撞车往年”的吐槽。解决路径:

先画一张“阅读知识树”:主干为文学、历史、科技、艺术四大分支,每支再细分5-7条二级节点。题目必须落在节点上,避免随机堆砌。
用“1-3-5-7”分值法:1分送分题(《西游记》作者是谁),3分常识题(《时间简史》核心观点),5分综合题(比较李白与杜甫的宇宙观),7分开放题(用一本书解释“熵增”)。这样选手不会一开始就 *** 。
建立“读者投稿+教师审核”双通道。学生每提交1条高质量题,奖励2小时图书馆VIP座位;教师审核通过后署名入库,形成正向循环。
倒推法最实用。假设决赛在12月15日:
把关键节点标红贴在办公室墙上,谁拖延一眼可见。

我坚持“70%花在体验,20%花在奖品,10%花在宣传”。举例:3000元总预算,2100元用于密室道具、LED屏租赁;600元买Kindle青春版当大奖;300元做海报+推文。赞助商最在意“曝光”,在题库中插入品牌定制题(如“某品牌打印机采用何种环保技术”),既软植入又科普。
自问:如果线上系统崩溃怎么办?如果密室道具快递延误怎么办?我的预案:
别只发成绩单。我会导出三份数据:
把这些数据写进复盘PPT,下一届拉赞助时直接甩给市场部经理,成功率翻倍。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