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岁

我之一次把《少年读书说》带回家,是因为女儿一句“妈妈,我想知道火箭怎么飞”。翻完目录我就明白,这套书把**天文、地理、生物、科技、人文**全部打包,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讲透。它不像传统百科那样按字母排序,而是顺着“问题链”层层递进,孩子问什么就能找到什么。
这个阶段识字量有限,我的做法是**“三遍法”**:
读完“为什么海水是咸的”,我们立刻用盐水做浮力实验,女儿兴奋得把感受写进日记,老师还在班级朗读。
孩子开始写作业查资料时,最怕“复制粘贴”。我教她用《少年读书说》的**“关键词索引”**:
三个月后,她已经能独立为科学课小论文列出三条参考文献,老师惊讶于出处居然来自少儿读物。

坑一:一次买 ***
书太厚孩子会被吓到。我的建议是**先选单册试水**,比如《太空探秘》或《昆虫记》,读完再补。
坑二:只看文字不实验
书里的小实验是灵魂。跳过它们,知识就只剩“背”。我固定每周六上午做“厨房实验室”,孩子把失败也写进报告。
坑三:用考试标准衡量
孩子问“黑洞会不会把地球吸走”,别急着纠正“考试不考”。先一起查书,再讨论“如果地球被吸走,冰淇淋会化吗?”这种荒诞联想,反而让记忆更牢。
去年暑假,我们围绕《少年读书说》做了一期“小区植物地图”:
整个过程孩子自己写计划、做预算、做演讲,百科不再是书,而成了**解决问题的工具箱**。

想让知识更立体,可以这样做:
根据我跟踪的二十个家庭样本,坚持“读一章做一实验”的孩子,在学期末科学素养测评平均分高出对照组12.7分;而只读不做的孩子,三个月后遗忘率高达58%。**动手,才是把百科变成长久记忆的唯一捷径。**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