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志百科读书分享会是一场把“漫画+知识”玩出花样的线上共读活动,由人气科普漫画家肥志主持。每期围绕一本经典或冷门好书,用**“5分钟漫画拆解+30分钟主题对谈+15分钟互动答疑”**的节奏,把硬核知识拆成“能嚼得动的软糖”。

1. **视觉先行**:肥志把书中晦涩概念画成表情包级漫画,降低理解门槛。
2. **场景化提问**:他会先抛出一个生活化问题,比如“为什么猫一靠近纸箱就秒变液体?”再引到书中原理,让知识瞬间落地。
3. **弹幕式互动**:观众可在直播间实时刷关键词,肥志当场把高频词画成小剧场,**“边画边聊”的沉浸感**远超传统读书会。
• **红色**:摘录颠覆认知的金句,贴书边,方便二次翻阅。
• **黄色**:写下自己的疑问,哪怕只是“作者凭啥这么说?”
• **绿色**:记录可立刻行动的灵感,比如“今晚试试番茄钟25分钟”。
自问自答:便利贴会不会太零散?肥志建议每月把同色贴拍照归档到Notion,建立“二次索引”,碎片秒变体系。
---肥志现场示范:把《人类简史》里“认知革命”画成四格——
①原始人A指着月亮;②原始人B在岩壁画月亮;③一群人围着岩壁点头;④部落开始协作狩猎。
**“当你能画出来,就说明你真的懂了。”**
读书时突然冒出的想法最容易跑掉。肥志习惯在微信给自己发语音,开头固定句式:“肥志闪念+书名+页码”,回家再整理成文字。实测**比打字快3倍**,且保留当时语气,复盘更鲜活。

• **社科类**:《枪炮、病菌与钢铁》用地图+时间轴漫画,一目了然。
• **心理学**:《思考,快与慢》把系统1/系统2画成“大脑里的小人打架”,记忆点暴增。
• **冷门科普**:《云彩收集者手册》直接画云朵拟人,网友直呼“想打印贴墙”。
上周参加《饮食的迷思》专场,我先用三色便利贴标出“反常识结论”,再用漫画速记画出“肠道菌群开大会”,最后用语音闪念吐槽“酸奶广告又骗人”。
**一周后复习**:便利贴帮我定位重点,漫画让我3秒回忆起菌群分工,语音吐槽成了写书评的钩子。整套流程把一本300页的书压缩成“可复述的5分钟段子”,效率提升肉眼可见。
据官方统计,坚持三期以上打卡的读者,**人均输出字数从800涨到2400**,且关键词“行动”出现频次上涨220%。可见,**当笔记 *** 变成肌肉记忆,输出质量会指数级增长**。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