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读书会是一场在上海思南公馆持续举办超过十年的城市文化派对,只要提前通过官方小程序预约即可免费入场。

2014年,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与上海市作家协会共同发起“思南读书会”,初衷是把文学从书斋推向街头,让普通市民也能与作家面对面。最初的几场活动只有几十人,如今却常常一座难求。我认为,这种“官方搭台、民间唱戏”的模式,是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运营的经典范本。
固定场地是复兴中路505号的思南文学之家,一栋法式老洋房,红砖立面、拱形窗、木地板踩上去吱呀作响。偶尔也会在思南公馆的露天广场办“草坪朗读”,春秋两季最舒服,晚风带着梧桐叶的味道,和纸墨香混在一起,是专属于上海的嗅觉记忆。
官方唯一预约通道是“思南公馆”微信小程序,每周三中午12点释放下一周名额。抢不到?别急:
记得带身份证,入场要核对预约信息。
从莫言、余华到村上春树、阿多尼斯,几乎你能想到的华语与外国作家都来过。2023年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是迟子建×李敬泽对谈《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说“写作像驯鹿,要让它自己找苔藓”,这句话我记到现在。嘉宾名单提前一周公布,建议提前做功课,现场提问环节很精彩。

不止对谈,还有这些隐藏玩法:
它像一座“文学便利店”,开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却坚持免费。我观察到一个细节:很多穿西装的金融从业者下班后直接拎着电脑包来听讲座,把《经济学原理》换成《追忆似水年华》。这种场景在别的城市很难复制——上海把“精致”和“接地气”这两件看似矛盾的事,同时做到了。
Q:带孩子能去吗?
A:建议12岁以上,现场没有托管服务,太小坐不住。
Q:可以拍照吗?
A:前半场官方摄影拍,观众禁止;后半场自由交流时可以拍,但别用闪光灯。
Q:下雨怎么办?
A:草坪活动会改到室内,预约短信会提前通知。
如果想和作家合影,别挤在台前。等活动结束后去出口处,作家通常会被工作人员引导走侧门,那里人少光线好。去年我就用这招和毕飞宇拍了张合照,他刚听完观众提问,情绪正高,笑得特别自然。
另外,19:30-20:00的转场时间别刷手机,去二楼阳台抽根烟(虽然官方禁烟,但保安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看到思南公馆的灯一盏盏亮起来,像《午夜巴黎》的片头。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