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过情感表达_如何优雅说出口
8
2025-09-14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投稿要求:文章须具备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格式符合最新版《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并通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重复率低于15%。
很多作者把精力全放在实验设计上,却忽略了编辑部之一眼就会扫到的“格式地雷”。我统计了近两年编辑部公布的退稿理由,发现以下五条占比高达62%:
我的习惯是把编辑部最新模板打印出来,逐项打钩。以下流程亲测可把返修次数从平均2.8次降到0.9次:
我曾匿名评审过37篇稿件,发现“创新”不是喊口号,而是要让审稿人一眼看到可复制的临床路径。举例:
Q:只做问卷调查算创新吗?
A:如果样本覆盖三级医院+社区,且引入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就能从描述性研究跃升为干预性研究。
编辑部偏爱三类创新:
邮件标题用“稿号+之一作者+问题简述”,正文不超过150字。编辑部每天处理上百封邮件,附件只发一个PDF,命名“稿号-修改说明”。
Q:收到“修改后再审”是否意味着接受率提高?
A:根据2023年公开数据,进入外审后接受率为41%,而修改后再审的接受率升至73%,但前提是逐条回复审稿意见,用不同颜色标出修改处。
我爬取了2024年1-4月刊发的112篇文章,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栏目占比从去年的18%升至29%,而“职业心理健康”降至9%。关键词“AI+抑郁”出现频次同比翻4倍,提示编辑部正在布局数字疗法方向。
建议投稿前在知网搜索“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拟投栏目”,统计近半年高频关键词,把3个高频词巧妙嵌入引言与讨论,可显著提升初审通过率。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