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心理学,难道只能做心理咨询师?”——这是我常被问到的一句话。真实情况是,浙大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把课程拆成三条主线:基础科研、应用实践、数据 *** 。三条线交叉后,毕业生的去向远比想象丰富。

2023届浙大心理系官方就业报告显示:
个人观察:如果目标是高薪,硕士几乎是“入场券”。本科阶段更好提前修读统计与编程,否则简历很难过机器筛选。
浙大心理系有十几个课题组,方向差异极大。想做互联网?加入“脑机智能”或“用户体验”实验室,项目合作方往往是阿里达摩院、网易雷火。想走临床?“精神医学”实验室与浙大一院、邵逸夫医院共建,实习留用率超过60%。
心理+计算机、心理+工业设计,这两种组合在杭州几乎“横着走”。我认识一位学姐,辅修工业设计后拿到蚂蚁金服交互设计师offer,起薪比纯心理硕士还高。
杭州大厂暑期实习转正率40%以上。研一暑假如果没拿到return offer,研二秋招会非常被动。建议研0的暑假就开始投日常实习,提前攒项目。

很多人忽略了一条路:选调生。浙江选调对“心理学”不设限,2023年心理系有7人上岸,其中2人进入省委组织部。此外,监狱系统、公安警校、消防救援总队每年都会特招心理学专业,硕士进去就是副科待遇,年薪15万左右,但胜在稳定。
浙大心理系每年约30%毕业生出国读博,主流去向:美国密歇根、荷兰乌得勒支、香港中文。个人看法:如果目标是回国进985高校,海外博士+3篇SSCI一作是硬通货;若只是想提升就业竞争力,一年制港新硕士性价比更高,花费30万,回杭后月薪可涨5-8k。
最后透露一个内部数据:2023年浙大心理系毕业生中,年薪超过30万的有28人,其中26人曾在校内拿过“挑战杯”、“互联网+”国赛奖项。奖项与高薪的相关性高达0.73。换句话说,早点做项目、打比赛,比刷GPA更划算。
```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