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心理学误当成“读心术”,其实它更像一门**实验科学**。本科阶段的核心课程包括:

答案:就业面比想象宽,但**学历门槛高**。常见去向分三条赛道:
参考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A+院校**包括北师大、北大、华南师大。重点看教授团队是否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决定你能否本科进实验室。
有的学校大三分流临床、工业与组织、基础心理学三个方向;有的则允许**双学位**搭配计算机或商科。个人建议选择**模块化选课**的学校,方便后期转向。
问招生办三个问题:
心理学极度依赖**同城资源**。例如,在上海读华东师大,可就近对接瑞金医院、腾讯上海UX团队;在成都读川大,则更容易进入灾后心理援助体系。

Q:理科生还是文科生更适合?
A:新高考省份大多**不限选科**,但统计学、神经科学模块需要高数基础,理科生上手更快。
Q:本科直接就业会不会很吃亏?
A:若定位**人力资源或用户研究**,本科足够;若想成为**注册心理师**,硕士是硬门槛。
Q:国内外读研差异大吗?
A:美国Psy.D培养临床技能,英国MSc侧重科研,香港兼顾两者。**GRE 320+临床实习200小时**是申美标配。
当年我的高考分数够得上复旦,却最终选择了**华南师范大学**。原因有三:
回头看,这个决定让我在申研时拥有**两篇一作+省级大创**,直接拿到UCLA全奖。
随着AI与脑科学升温,多所院校推出**心理学+人工智能**实验班。例如,浙大“双脑计划”把fMRI与深度学习结合,毕业生被华为2012实验室**提前一年锁定**。如果你既喜欢coding又对人心好奇,这类项目值得冲。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