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考试试题怎么准备?”——先拆解题型,再匹配学习策略,最后用真题演练巩固。

拿到历年卷,你会发现题型大致分三类:
我的做法是:先把每类题型的出现频率做成表格,高频考点优先背诵,低频考点理解即可。
把《幼儿心理学》目录复印下来,用A3纸画成树状图:主干是“认知、情绪、社会性”,分枝再细化到“守恒概念、情绪调节策略、同伴关系”。每天睡前花10分钟默画,一周后你会发现整本书在脑子里“站”起来了。
买一包彩色卡纸,正面写“最近发展区”,背面写“维果茨基+脚手架+实例”。排队买咖啡时随手抽一张,利用碎片时间完成高频 *** 。实测:一周能过200张,记忆留存率比死背高40%。
找同学扮演“执拗期幼儿”,你扮演“教师”,现场演示如何用“消退+正强化”处理哭闹。演完立刻对照评分表自评:动作是否到位、语言是否符合年龄特点。这种“肌肉记忆”在案例分析题里特别管用。

每周六上午,我会做一套完整真题,严格计时90分钟。做完不急着对答案,而是:
连续四周后,我的选择题正确率从68%升到92%,案例分析的平均分也提高了11分。
根据近三年阅卷数据,以下三点失分最严重:
我的应对是:把易混概念做成“找不同”表格,睡前看一遍,用视觉差异强化记忆。
我跟踪了自己30天的学习日志,发现:

这些数据让我把最难的“依恋理论”调整到早晨攻克,果然两周后模拟卷该部分拿了满分。
考前两天我不再刷新题,而是:
去年我用这套 *** ,30天从班级第18名冲到第3名,卷面分比之一次模拟整整高了41分。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