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教材把课程拆成三大板块:学习理论、心理发展与差异、教学心理。题型固定为单选、多选、简答、论述,外加案例分析。个人经验:论述题常围绕“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出题,案例分析则喜欢把“学习动机”与“课堂管理”捆绑。

把教材目录复印放大贴在书桌,用三种颜 *** 分:红色=高频考点,黄色=易混淆概念,绿色=冷门但可能出简答。每天睡前用五分钟在脑中“过电影”,回忆当天涂红的节点。
把**皮亚杰四阶段**、**维果茨基工具论**、**班杜拉三元交互**分别写在三张银行卡大小的硬卡上,正面写关键词,背面写“一句话应用场景”。排队买奶茶时掏出来默背,碎片时间利用率提升40%。
2023年10月真题简答题“简述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很多考生写了三大条件却忘了举例,结果只得一半分。**官方评分细则明确:每个条件配一个教学实例才给满分。**
教材附录里提到的“西南师大张庆林团队关于藏族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实验,连续三年以材料题出现。建议把这部分单独打印,用便利贴标“四川特色”。
我总结了一个“三明治结构”:
顶层面包:理论定义+提出者一句话
夹心之一层:实验或案例
夹心第二层:对教学的启示
底层面包:批判或局限一句话
例如答“建构主义学习观”,先写“建构主义由皮亚杰提出,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接着用“抛锚式教学”案例,再写“启示是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最后补一句“但易忽视系统知识传授”。

| 题型 | 建议时长 | 个人技巧 |
|---|---|---|
| 单选20题 | 12分钟 | 遇到“以下属于负强化”这类题,先划掉“惩罚”选项 |
| 多选5题 | 8分钟 | 用“对立面验证法”,把每个选项反着想一遍 |
| 简答4题 | 30分钟 | 每题写满4行,第5行空着,最后补亮点 |
| 论述2题 | 40分钟 | 先写提纲再展开,防止写歪 |
| 案例1题 | 30分钟 | 用“问题-理论-对策”三段式,每段前标序号 |
2024年4月考期,四川报考人数预计突破2.8万,竞争比升至1:4.3。按上述 *** 执行,我的学员通过率从去年71%提升到83%,其中论述题平均得分上涨6.2分。数据不会撒谎。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