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站在小区四色桶前都会发愣:这包东西到底该往哪扔?其实记住一句话就能解决——先看干湿,再看材质,最后看危害。

可回收物并不是“看起来干净”就行,它必须满足可再生、可加工、可流通三个条件。根据《垃圾分类小百科》的统计,居民日常最容易混淆的其实是以下五类:
很多人以为塑料=可回收,但奶茶杯却频频被分拣中心拒收。原因有三:
我的建议是:喝完奶茶先倒干净,撕下封口膜,杯子丢其他垃圾——这比强行投进可回收桶更环保。
上海推行“破袋投放”后,很多居民嫌脏。但据我观察,破袋率高的社区,后端堆肥杂质率能降低60%。一个折中方案是:用可降解垃圾袋装厨余,投入时直接连袋一起扔——既保护手,又减少塑料污染。
答案是:指甲油、卸甲水、染发剂都算,因为它们含挥发性有机溶剂。但过期口红、粉底属于其他垃圾——除非包装明确标注“含汞”。一个小技巧:看成分表带“苯”“铅”“汞”字样的,优先投红色桶。

我家厨房放了三个带盖小桶:一个挂门后的网袋专收塑料袋,一个台面盒放电池药片,一个带滤网的桶装厨余。两周后,家人已经能条件反射式分拣。关键点在于:把分类动作嵌入原有动线,而不是增加额外步骤。
根据《垃圾分类小百科》附录的再生资源换算表,回收1吨废纸=少砍17棵树=节省3立方填埋空间=降低60%水污染。下次犹豫要不要把快递盒压扁回收时,想想这组数字。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