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作文总被老师说‘空’?”——这是我在后台被问得最多的问题。答案很简单:没有把情感写透。下面,我用一篇范文拆解“如何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并穿插自问自答,帮你把“空”变成“满”。

情感不在形容词里,而在细节、动作、对话里。
自问:如果我只写“奶奶很节俭”,读者会感动吗?
自答:不会。但当我把上面的细节、动作、对话铺陈出来,节俭就变成了心疼。
用“时间线+情绪线”双轨并行。
自问:为什么四段就能打动人?
自答:因为情绪像爬楼梯,每一步都踩在读者心上。
原文片段:

奶奶把电饭锅刮得锃亮,最后一粒米滚进她掌心。我皱眉:“隔夜饭致癌。”她笑笑:“我胃铁打的。”夜里,我起床喝水,看见厨房灯还亮着。奶奶弓着背,把剩饭倒进开水,撒一点盐,呼噜呼噜喝下去。灯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张旧报纸。
拆解:
自问:如果删掉“像一张旧报纸”,效果差多少?
自答:差一个时代的重量。
坑1:形容词堆成山
“非常”“极其”“特别”越多,情感越稀释。我后来规定自己:每段最多一个副词。
坑2:直接喊口号
“我爱奶奶”不如“我把那碗剩饭吃得一粒不剩”。

坑3:忽略五感
只写“难过”,不如写“喉咙里像塞了一团湿棉花”。
问:脑子一片空白怎么办?
答:闭眼想一个气味。比如消毒水味→医院→爷爷临终。气味是情感的高速公路。
问:怕写得太煽情?
答:用白描。越是克制,越让人想哭。参考朱自清《背影》买橘子那段。
把一篇800字作文按句切割,统计:
结论:动作细节>形容词。
写完读一遍,把能删的形容词全删掉,再读一遍,如果眼眶没湿,就继续删。直到你听见自己心跳,才算写透。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