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 I到底在测什么?
M *** I把人格拆成四个维度:能量来源、信息收集、决策方式、生活态度。
**它测的是“偏好”而非“能力”**。换句话说,它告诉你“你通常怎么做”,而不是“你做得多好”。
---
为什么有人觉得它不准?
1. **测试环境干扰**:在地铁里五分钟做完题,结果当然会飘。
2. **自我认知偏差**:很多人把“想成为的样子”当成“真实的样子”。
3. **版本差异**:网上流传的“精简版”砍掉了大量验证题,信度直线下降。
---
怎样做一次相对可靠的M *** I?
- **选官方渠道**:Step II或M *** I Form M,至少90题起步。
- **分两天做**:之一天做完先不看结果,第二天重测,两次一致率>80%再采信。
- **找认证施测师**:他们会用追问法确认你的“之一反应”是否真实。
---
拿到结果后,之一步该做什么?
**先读“类型描述”而非“四个字母”**。
比如INFJ不只是“I+N+F+J”,而是“洞察他人动机、对未来有使命感、决策时优先考虑价值观、喜欢有计划的生活”。
---
常见误读排行榜
- **误读1**:INTP=社交废物。
正解:INTP只是社交耗能,不代表不会社交。
- **误读2**:ESFJ都很黏人。
正解:ESFJ的核心是“照顾他人”,但成熟ESFJ会尊重边界。
- **误读3**:T型人没有感情。
正解:T型人只是先逻辑后情感,情绪依旧存在。
---
如何把M *** I用在职业规划?
**问自己三个问题**:
1. 这份工作80%的日常任务,是否和我的“之一、第二功能”匹配?
2. 团队里是否有人能补足我的“第三、第四功能”?
3. 晋升路径是否允许我继续发挥主导功能?
举例:ENFP的主导功能是“外向直觉”,适合做创意孵化;但落地执行需要ISTJ搭档。
---
亲密关系中的M *** I使用边界
- **不要贴标签**:说“你是ISTP所以不会表达爱”等于把对方锁死。
- **用类型当翻译器**:当INFP伴侣陷入情绪漩涡,用“你是不是因为价值被否定而难过?”比“你怎么这么矫情?”有效十倍。
- **定期复盘**:每半年一起重测一次,记录变化,避免“一测定终身”。
---
数据彩蛋:国内样本的隐藏趋势
2023年某 *** 平台匿名抓取30万份M *** I结果,发现:
- **一线城市S型比例比三线高7%**,可能因高频细节工作倒逼。
- **95后P型比85后高12%**,侧面反映弹性办公的普及。
- **女性T型比例十年间上升9%**,与STEM领域女性增多呈正相关。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