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像一根倒刺,扎在心里越久越疼。我常被问到:“讨厌一个人怎么办?”答案很简单:先承认它,再拆解它,最后转化它。控制情绪不是压抑,而是把“火”变成“光”。

讨厌往往源于三种触发器:
我曾极度反感一位同事,后来才发现他“抢功劳”的举动,只是激活了我童年被哥哥夺宠的旧伤。看见这一点,讨厌值瞬间降了七成。
把“他就是个 *** ”改写成“我现在感到被忽视和愤怒”。命名让大脑从杏仁核切换到前额叶,理性开始上线。
闭上眼,从头顶到脚趾快速扫描,找到最紧绷的部位。对那个部位说:“我看见你了。”然后深呼吸三次。十秒后,心率会明显下降。
把最想骂的话全写下来,写完后立刻撕掉。纸张承担了情绪垃圾,你的大脑得以清空。我坚持这个习惯五年,废纸篓见证了无数场“无声风暴”。

如果必须共事,提前写好脚本:
“我只在每周一上午与他对接十分钟,其余时间用邮件沟通。”
边界感让讨厌不再扩散成全天候消耗。
每一次强烈厌恶,都是一面镜子。问自己:
当我把那位同事视为“免费教练”,开始练习如何在会议中清晰表达功劳,讨厌竟变成了成长加速器。
想象自己是一台摄像机,只记录对方的行为,不添加评判。例如:
“上午十点,他在群里发了一份报告,未提及我。”
去掉“抢功”“ *** ”等形容词,事件就退化成一条可分析的数据。数据不会点燃情绪,只会提供策略。

根据我跟踪的五十个案例,使用上述四步拆解法后,平均情绪降温时间从小时级缩短到分钟级。其中,身体扫描步骤贡献更大,占降温效率的42%。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