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谈判心理学告诉我们,真正的双赢不是各让一半,而是把蛋糕做大。

传统谈判把利益看成固定大小的披萨,你多一块我就少一块;哈佛谈判心理学则把披萨变成可以发酵的面团,双方一起加料,出炉时每个人都吃得更饱。
自问:如果对方坚持“要么我赢要么你输”,该怎么办?
自答:先别急着反驳价格,而是问一句“除了价格,您还关心什么?”——这一步就能把战场从对抗转向协作。
哈佛研究显示,当谈判者心跳超过每分钟115次,理性思考能力下降40%。
我的做法:在会议室放一瓶冰水,当对方拍桌子时,我故意慢动作拧瓶盖,用节奏打断对方的情绪升温。
自问:如果对方已经情绪失控,继续谈还是暂停?
自答:先暂停,但用“我们”句式留下后路——“我们都需要冷静十分钟,回来一起找办法。”

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直译是“谈不成还能怎么办”。
去年我帮一家SaaS公司与客户谈判续约,客户要求降价30%,否则转向竞品。
我先用标签法:
“听起来您对成本非常敏感,同时也在意系统稳定性。”
客户点头,情绪缓和。
接着提出“阶梯式折扣+性能保障条款”:之一年降10%,若系统宕机超过2次,再降5%。
结果:客户续约三年,公司利润只下降3%,远低于预期。
很多人把谈判当成零和辩论,我却把它看作一起写剧本:
你写你的需求,我写我的需求,最后合成一部双方都想看的电影。
下次走进会议室前,先问自己:我想让对方成为这部片子的主角还是反派?答案往往决定了结局。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