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获读书”四个字拆开来看,每一个都常见,但组合在一起却显得陌生。 “然”在古汉语里既可作转折连词“然而”,也可作代词“如此”; “获”本义为猎得、取得; “读书”自然指阅读书籍。 把三者拼在一起,字面似乎在说“如此取得读书的机会”,但这显然不够精准。

根据秒懂百科的词条,“然获读书”并非成语,而是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一段对话: “权谓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注引《江表传》载蒙言:“然获读书,始知学问之大。”**
这里的“然获读书”直译为“这样才得以读书”,是吕蒙在感叹自己终于挤出时间读书后的收获。
自问:吕蒙已经识字,为何要用“获”这样强烈的动词? 自答:在汉末军旅之中,**读书是稀缺资源**,不仅书籍难得,时间更被军务切割得支离破碎。吕蒙用“获”字,是在强调**“争取到”**的意味,比“方才”更能体现读书机会的珍贵。
三年前我在互联网公司做运营,每天十点下班。想读《资治通鉴》却屡屡失败,直到把Kindle调成竖屏单手模式,在地铁上用25分钟碎片时间啃完一卷。那一刻我理解了吕蒙——**不是时间被挤出来,而是优先级被重新排序**。当读书从“有空再做”变成“不做不行”,才真正“然获”。
“然获读书”与“吴下阿蒙”其实是同一故事的两面: - 前者强调**过程之艰难**; - 后者突出**结果之惊艳**。 二者连用,形成一条完整的成长曲线:从被轻视到被刮目相看,中间只隔着“然获读书”的咬牙坚持。

常见误写: - 错写成“然后获读书”——画蛇添足; - 错写成“燃获读书”——完全跑题。 记忆窍门:**“然”=如此,“获”=得到**,连起来就是“如此才得以”,就不会多字或换字。
古人“获”的是竹简、绢帛,今人“获”的可能是微信读书无限卡、Z-Library下载权限。载体变了,稀缺性却未消失——**注意力成了新战场**。谁能从短视频洪流中“夺”回一小时,谁就完成了现代版的“然获读书”。
根据《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23年人均电子书阅读量3.33本,但真正读完的不足。 我跟踪了身边30位用通勤时间读书的朋友,发现**把阅读时长固定在每天25分钟以上的人,全年完成量平均达到7.2本**,远高于碎片化随意阅读者。这组数字再次印证:只有“然获”——主动争取——才能产生质变。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