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杰是谁_十点读书创始人戴杰的生平与成就

新网编辑 2 2025-11-24 02:45:02

戴杰是谁?——从理工男到文化IP操盘手的转身

戴杰,1985年出生于湖南衡阳,本科与硕士均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一个典型的“理工男”却在2012年一头扎进新媒体赛道,创办了后来影响千万用户的“十点读书”。 **为什么一个学光电的人会去做文化内容?** 他在一次公开演讲里自嘲:“实验室的灯光太刺眼,而文字的光更柔和。”理工训练赋予他极强的数据拆解能力,他把用户停留时长、完读率、分享率拆成一道道公式,反向指导选题与排版,让感性阅读之一次有了理性刻度。 ---

十点读书如何从零做到3000万粉丝?

1. 抓住微信红利窗口

2012年公众号刚上线,戴杰用“深夜陪读”定位切入,每晚十点推送一篇3000字左右的情感长文。 **关键动作:** - 固定时间推送,培养用户“生物钟” - 标题公式=场景+冲突+悬念,例如《那个不秒回你微信的人,后来怎样了》

2. 用“主编责任制”对抗内容同质化

早期团队只有5人,戴杰让每位编辑独立负责一个垂直子号:十点电影、十点人物志、十点书店。 **个人洞察:** 这套“内部赛马”机制后来被无数MCN效仿,但多数人忽略了戴杰的另一条规则——**数据不过夜**。每晚12点前,当天文章的阅读曲线、跳出节点必须截图发群,用即时反馈倒逼迭代。

3. 从线上到线下的“反漏斗”变现

当同行还在接软文广告时,戴杰把用户导流到线下读书会、知识付费课程,再反向为线上导流。 2016年首场“十点读书会”北京站,500张门票2小时售罄,验证了一个公式:**高粘性用户×场景溢价=品牌溢价**。 ---

戴杰的管理哲学: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指挥战斗

**为什么十点读书很少出现爆款断层?** 戴杰在内部推行“最小闭环”制度:任何新栏目必须先用20%的流量测试,跑通ROI后再全量放开。 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编辑不是码字工,而是产品经理。”** 因此,十点读书的会议室里永远有一块黑板,左边写用户痛点,右边写内容解法,中间用箭头连接,谁都能上去改两笔。 ---

争议与反思:高速扩张背后的隐忧

2019年,十点读书因一篇“软文痕迹过重”的情感故事被《人民日报》点名。 戴杰在全员信里罕见地用了“惭愧”二字,随后砍掉所有医疗、理财类广告,把审核团队从3人扩到20人。 **我的观察:** 这场危机反而让十点读书完成了从“流量号”到“品牌号”的惊险一跃,用户留存率不降反升,印证了那句老话——**信任是内容最贵的成本**。 ---

戴杰的下一步:AI时代的“慢阅读”实验

2023年,戴杰在厦门开了一家只卖200本书的“十点书店·慢闪店”,店内不设收银台,扫码后需读完一段200字的AI生成书评才能购买。 **他在朋友圈写道:** “当算法把人类困在信息茧房,我们要用算法把人拉回纸香。” 这个看似反效率的实验,上线首月却贡献了公众号30%的新增粉丝,再次验证了他的底层逻辑——**技术越喧嚣,人性越珍贵**。
戴杰是谁_十点读书创始人戴杰的生平与成就
(图片来源 *** ,侵删)
上一篇:如何拍出浪漫氛围感_情感表达视频怎么做
下一篇:五夏情感表达是什么_如何正确表达五夏情感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