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衣读书示子聿原文**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七言绝句出自南宋诗人陆游,题中的“子聿”是其幼子。短短二十八字,既是对儿子的耳提面命,也是诗人一生治学经验的凝练。
---
### 写作背景:寒夜里的父爱
陆游晚年退居山阴,冬夜苦寒,仍披旧絮衣挑灯夜读。他见子聿年少贪玩,便以诗代教,把“冬衣”与“读书”并置,形成强烈对比:
- **物质之薄**与**精神之厚**
- **身体之寒**与**心火之热**
这种场景感,让诗句自带温度,读者仿佛能听见窗外风雪与屋内翻书声交织。
---
### 逐句拆解:陆游到底想告诉儿子什么?
#### 1. “古人学问无遗力”
**关键词:无遗力**
诗人先立标杆——古人治学全力以赴,没有“差不多就行”的退路。这里的“古人”并非特指,而是泛指历代圣贤,暗示“高标准”是跨越时空的共识。
#### 2. “少壮工夫老始成”
**关键词:时间差**
陆游用“少壮”与“老”的跨度,破除“速成”幻想。在他看来,学问是**复利效应**:二十岁偷的懒,会在六十岁变成遗憾。
#### 3. “纸上得来终觉浅”
**关键词:批判性**
这句常被误读为“读书无用”。实际上,陆游批判的是**单向输入**——只读不思,只记不做。他本人在川陕前线时,曾把兵书与实战对照,发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 4. “绝知此事要躬行”
**关键词:实践闭环**
“躬行”不是简单“动手”,而是**验证-修正-再验证**的循环。陆游晚年写诗“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与此句互文,强调跳出文本的局限。
---
### 个人视角:为什么这首诗适合现代人?
**观点一:对抗“知识焦虑”的解药**
当下信息爆炸,人们热衷“收藏即学会”。陆游的“躬行”提醒我们:
- **未经验证的知识,只是数据**
- **未改变行为的阅读,只是娱乐**
**观点二:家庭教育的极简范本**
陆游没讲大道理,只用“冬夜读书”这一画面完成教育:
- **环境暗示**:再冷也要读,传递“优先级”
- **身体示范**:父亲亲自做,而非命令儿子做
这比现代家长动辄报班、吼作业,更具穿透力。
---
### 常见误读澄清
**问:陆游是否否定书本?**
答:否。他否定的是**脱离实践的读书**。其诗《读书》云“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可见阅读量之大。
**问:此诗是否只适用于理工科?**
答:否。人文领域同样需要“躬行”。例如研究民俗,若不到田野调查,再厚的文献也只是“纸上层累”。
---
### 延伸思考:如何实践“躬行”?
- **建立反馈机制**:读管理书后,立即在团队试验一个小流程,记录结果
- **降低试错成本**:用“微实验”代替“大跃进”,比如学写作,先写100字短评而非十万字小说
- **寻找现实锚点**: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观察指标,如“提升沟通力”可量化为“本周三次会议发言被采纳”
---
### 数据补充:陆游的“躬行”清单
据《剑南诗稿》统计,陆游一生:
- 记录农事观察**三百余条**
- 亲赴边境考察**五次**
- 参与水利工程**两处**
这些数据印证了他“知行合一”的终身践行。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