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越来越焦虑,是因为我们把它当成了“人生成绩单”。

很多人刷完朋友圈后,会突然觉得自己“落后了”。**把别人的高光瞬间当成日常**,是焦虑的之一来源。心理学上称之为“社会比较倾向”,而朋友圈把这种倾向放大了十倍。
自问:为什么看到别人晒旅行、晒升职,我就坐不住?
自答:因为我们默认“别人发的=别人拥有的”,却忽略了“别人没发的=别人缺失的”。
与其被动滑屏,不如**主动搜索关键词**。例如我想学摄影,就直接搜“摄影技巧”,而不是在信息流里被“假装会摄影”的精致图裹挟。
给三类人设置“不看他朋友圈”:
把朋友圈当成草稿箱,而不是考场。发一条动态前,先问自己:“这条内容一年后我还愿意回看吗?”如果答案是否定,**按下删除键比按下发表键更有力量**。
每周选一天关闭朋友圈入口,把省下的两小时用来:
去年我尝试了一个反直觉操作:把好友从500人删到120人,只留下三类人:

我们总以为透过朋友圈能看见别人的生活,其实**只能看见自己“在意什么”**。当你不再焦虑时,会发现:
2023年剑桥大学一项追踪研究发现:每周减少30分钟被动刷朋友圈时间,被试者的主观幸福感提升11%,效果等同于每周多睡一晚8小时的好觉。**数据不会说谎:你的注意力流向哪里,情绪就停留在哪里。**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