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托拉尼在《大投机家》里直言:**“市场90%的行情由心理驱动,只有10%由数据决定。”** 自问:那普通投资者为何仍执迷K线与指标? 自答:因为数字看起来更“客观”,而情绪太难以量化。但真正的超额收益,恰恰藏在无法量化的群体情绪里。

书中用“科斯托拉尼鸡蛋”描述市场周期:
个人观察:2022年港股恒指15000点时,身边做港股打新的朋友反而清仓,理由是“怕再跌”;而2021年30000点却有人贷款加仓。情绪指针永远反向。
自问:媒体一致看空是否等于见底? 自答:远远不够。**需叠加三大微观信号**:
2020年3月美股熔断期间,这三项同时出现,随后标普500在两周内反弹25%。
科斯托拉尼反对机械止损,提出**“如果仓位让你失眠,就先减到能睡着为止”**。 我的实操改进:

书中提到“当出租车司机给你推荐股票时,就该卖出”。 互联网时代,我把这一指标升级为:
2023年8月“印花税减半”政策出台当日,上述三项全部触发,随后一周券商板块回调12%。
跟踪十位年化收益>15%的私募基金经理,发现他们共同特质:
反观散户,多数人把波动当敌人,于是总在底部交出筹码。
受《大投机家》启发,我设计了一个**“情绪免疫”组合**:

2022年4月上海封城期间,组合更大回撤仅8%,同期沪深300跌18%。**对冲仓的期权在恐慌中暴涨4倍,反而成为收益来源。**
科斯托拉尼一生都在投机,却从不羞于承认。 自问:为何A股散户偏爱自称“投资者”? 自答:因为“投资”听起来更高尚,能掩盖频繁交易的赌性。**承认投机,才会敬畏市场;承认情绪,才能管理情绪。** 当你下次想抄底时,先问自己:是真的看到价值,还是仅仅害怕错过?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