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的陈小二是谁_个人资料简介

新网编辑 3 2025-11-28 00:15:01

从“陈二狗”到“陈小二”:一个笔名的诞生

在豆瓣读书圈,“爱读书的陈小二”几乎成了“高质量书评”的代名词。可很多人不知道,他最初用的笔名其实是“陈二狗”。为什么要改?陈小二在一次直播里半开玩笑地说:“二狗太接地气,我怕读者以为我只配写土味文学。”于是,他借用了《武林外传》里“盗圣”白展堂的别名“陈小二”,既保留了草根气息,又多了一丝狡黠的江湖味。

爱读书的陈小二是谁_个人资料简介
(图片来源 *** ,侵删)

陈小二的阅读轨迹:从“填鸭”到“挑食”

童年:被父亲“按头”读经典

陈小二出生在山东潍坊的一个教师家庭。父亲规定他每周必须读完一本“硬书”,《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这类砖头书成了他的童年阴影。他回忆:“那时候最羡慕邻居家的孩子能看《哆啦A梦》,我却抱着《约翰·克利斯朵夫》啃得泪流满面。”

大学:在图书馆“捡破烂”

转折发生在北大中文系。别人刷绩点,他刷图书馆。别人按书单借书,他专挑“没人翻的旧书”。“冷门书就像被遗弃的猫,只要你肯弯腰,它就跟你回家。”这段经历让他练就了“沙里淘金”的本事,也奠定了他后来书评的独特视角——专挑被低估的作品。


为什么他的书评能火?三个反套路操作

  1. 用“产品经理”思维写书评:陈小二曾在腾讯做产品经理,他把“用户痛点”那一套搬到了书评里。比如评《百年孤独》,他会先问:“记不住人名怎么办?”然后给出“画家族树+时间轴”的解决方案。
  2. “剧透式”安利:传统书评忌讳剧透,他却反其道而行之。评《克莱因壶》时,他直接甩出结局截图:“看到第页,你会怀疑作者本人就是凶手。”结果该书一夜脱销。
  3. 把书当成“社交货币”:他总结过一条“黄金定律”——“能让读者在饭局上吹牛逼的书,才是好书。”所以他评《枪炮、病菌与钢铁》时,重点不是学术观点,而是“如何用这本书解释为什么四川人爱吃辣”。

陈小二的“书单玄学”:为什么他推的书总涨价?

2021年,他推荐了绝版书《夜航船》,第二天孔夫子旧书网价格从30元飙到300元。网友戏称“陈小二手是股市庄家”。他却在公众号回应:“不是我让书涨价,是出版社终于发现这些书原来能赚钱。”

他的选书标准有三条:

  • 必须是“被低估的遗珠”(比如《撒马尔罕的金桃》)
  • 必须有“可迁移的知识点”(比如《脏活》能解释职场甩锅)
  • 必须“能打脸主流叙事”(比如《被统治的艺术》颠覆“农民起义”想象)

争议时刻:当“读书KOL”遭遇“伪精英”质疑

2023年,有人扒出陈小二的书架上有《5小时读懂中国史》这类快餐书,质疑他“装精英”。他干脆发视频直播烧书:“**书没有高低,只有适不适合。**你让程序员下班读《资治通鉴》原文,不如给他《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这场风波反而让他涨粉十万。

爱读书的陈小二是谁_个人资料简介
(图片来源 *** ,侵删)

陈小二的“反内卷”阅读法:一年读100本不如把一本读100遍

他公开过自己的“变态”读法:同一本书买三本,一本划线,一本剪贴,一本裸读。比如《追忆似水年华》,他读了四遍,之一遍记情节,第二遍标美食描写,第三遍统计“普鲁斯特写了多少次玛德莱娜小蛋糕”,第四遍用Excel分析“斯万之恋”的时间线。“读厚再读薄,才是真读。”


未来计划:把书评拍成“短视频版《百家讲坛》”

陈小二最近在B站试水“3分钟说透一本书”。之一期《如何用<金瓶梅>理解当代婚姻》播放量破百万。他透露下一步想拍“冷门神作”系列,比如用《叫魂》解读“热搜谣言”,用《奶酪与蛆虫》分析“ *** 暴力”。“读书不是逃避现实,是给现实装一个透视镜。”


有人问:“陈小二会不会哪天不读书了?”他答:“除非哪天人类发明‘记忆面包’,吃下去就能自动吸收知识。不过真到那天,我可能会改行卖面包。”

爱读书的陈小二是谁_个人资料简介
(图片来源 *** ,侵删)
上一篇:古风歌曲如何表达情感_古风歌词情感解析
下一篇:儿童阅读书籍百科_如何挑选适合孩子年龄的书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