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气质类型测试?
气质类型测试源于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后经巴甫洛夫、艾森克等心理学家完善,将人的先天行为倾向划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大类。它不同于性格测试,更关注**情绪反应速度、强度与持久度**,而非后天价值观。
自问:为什么HR喜欢用气质类型而非M *** I做初筛?
自答:气质测试能在15分钟内判断候选人对高压、重复或创意场景的**本能反应**,节省培训成本。
---
四大气质的典型画像
**多血质**
- 关键词:灵活、社交、三分钟热度
- 场景表现:头脑风暴时点子最多,但跟进报表常拖到deadline。
个人观点:我倾向把多血质比作“浏览器多标签”,同时开十个窗口,却忘了保存。
**胆汁质**
- 关键词:果断、竞争、易怒
- 场景表现:目标一旦设定,连夜加班也要拿下;遇到堵车狂按喇叭。
个人观点:胆汁质是团队里的“推土机”,但需配一个粘液质同事当刹车片。
**粘液质**
- 关键词:稳定、耐心、慢热
- 场景表现:半年重复实验不厌倦,会议发言永远最后一句压轴。
个人观点:他们是公司的“固态硬盘”,读写速度不快,却极难丢失数据。
**抑郁质**
- 关键词:细腻、完美、易焦虑
- 场景表现:PPT改到第30版才发现之一版更好,深夜复盘三年前的失误。
个人观点:抑郁质像“RAW格式照片”,保留所有细节,也占用最多内存。
---
如何自测:三步避开“巴纳姆效应”
1. **选择量表**:优先使用《斯特里劳气质调查表(STI)》或《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子维度,避免娱乐化测试。
2. **记录情境**:答题时回忆过去三个月的真实反应,而非“理想中的自己”。
3. **交叉验证**:邀请一位共事超过半年的同事填写他眼中的你,差异超过30%则重测。
---
气质与职业的匹配逻辑
**高压销售岗**
- 胆汁质>多血质:前者享受“被拒绝”的 *** ,后者易因客户冷漠而转移兴趣。
- 数据支持:某地产公司TOP20销冠中,胆汁质占65%,但离职率也高达40%。
**创意策划岗**
- 多血质+抑郁质组合更佳:前者发散,后者收敛。
- 案例:某4A广告公司规定,提案组必须包含一名抑郁质做“漏洞扫描”,客户满意度提升27%。
**财务审计岗**
- 粘液质>抑郁质:前者耐得住重复,后者可能因过度检查拖慢进度。
- 个人观点:让抑郁质做年终审计,报告会厚三倍,但错误率低到小数点后四位。
**心理咨询岗**
- 抑郁质具备天然共情力,但需设置督导防止情绪卷入;多血质适合做团体辅导破冰。
---
常见误区:气质≠能力边界
- **误区一**:“我是粘液质,注定做不了演讲。”
真相:演讲是技能,粘液质通过结构化训练可成为TED级讲者,只是准备时间比多血质长三倍。
- **误区二**:“团队全是胆汁质效率更高。”
真相:某创业公司曾全员胆汁质,三个月内项目迭代七次,却因内部冲突解散。后加入两名粘液质,存活至今。
---
进阶玩法:动态气质管理
1. **岗位微调**:抑郁质员工在季度冲刺期可暂调离 *** 岗,避免负面评价引发过度自责。
2. **搭档制度**:让胆汁质与粘液质结成“冲刺-维稳”二人组,项目前段由胆汁质主导,后段交接给粘液质收尾。
3. **能量补给**:多血质下午三点后效率骤降,安排此时段做外联而非写代码;抑郁质上午十点前不安排会议,保护其深度工作时段。
---
未来趋势:AI如何重塑气质测试
微软亚洲研究院正在训练模型,通过键盘节奏、邮件回复时长预测员工气质类型,**准确率达71%**。这意味着HR未来可能跳过问卷,直接根据Slack数据做岗位匹配。但这也带来隐私争议——如果抑郁质的打字停顿被误判为“消极怠工”,谁来保护他们?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