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如何以古风表达情感?
答:借意象、炼字句、融典故,让一字一句皆含情。

古人写情,从不直说“我想你”。他们让**一弯残月**挂在柳梢,让**孤雁**掠过寒空,让**细雨**打落梨花。月缺、雁孤、花落,皆是离愁的替身。
我偏爱用**“青灯”**与**“旧笺”**并置:青灯微晃,旧笺泛黄,仿佛把漫长的等待都锁在纸墨之间。
自问:为何不用“电灯”与“短信”?
自答:电灯太亮,短信太快,少了**时间的包浆**,也就少了余味。
古风之美,在于**“炼字”**。
同样是写“泪”,可用“潸然”,可用“沾襟”,也可用“鲛绡透”。我常用**“鲛绡透”**,因它暗藏“鲛人泣珠”的典故,把泪写成珍珠,把痛写成传说。
又如写“等”,若说“我等你”,便浅;若说“**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便深。一个“嗅”字,把焦灼的等待化作若无其事的娇羞,情味立刻悠长。
典故是古风写作的**暗河**,表面平静,底下汹涌。
写相思,可借“**红豆生南国**”;写决绝,可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重逢,可借“**金风玉露一相逢**”。
我曾写:“**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借苏轼悼亡之句,来写一场错过十年的暗恋。读者若知出处,便会在旧词与新情之间,生出**双重叹息**。
古风句读,贵在**顿挫**。
长句如流水,短句如断刃。
我常用“三、四、三”的节奏: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读来仿佛马蹄声碎,一步一痛。
自问:为何不用现代诗的散句?
自答:散句自由,却少了**格律的镣铐**,也就少了“戴着镣铐跳舞”的惊艳。
最动人的情话,往往是**未说完的那半句**。
我写:“**灯火阑珊,你……**”便戛然而止。
读者自会补全:“你……可曾回眸?”
留白是**情感的回声壁**,让读的人把自己的故事也投了进去。

1. **“折梅逢驿使”**——把思念折成一枝梅,托驿使带给远方。梅的冷香,便是情的克制。
2. **“赌书消得泼茶香”**——用李清照与赵明诚的闺房之乐,写日常之甜,甜到极处,反衬失去之痛。
3. **“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便抵万言,把时间与死亡都拉来做情的背景,厚重得令人窒息。
• 忌堆砌生僻字:若读者需查字典,情感便被**拦在字外**。
• 忌滥用“殇”“璃”“墨”:这些字已被 *** 古风**用成塑料花**,失了血色。
• 忌通篇翻译腔:若一句“我爱你”偏写成“吾心悦汝”,便像**穿着汉服跳街舞**,违和至极。
在这个“秒回”时代,古风是一封**慢递**。
它把情感折叠进典故、意象、节奏与留白,让读的人在**一字一句的停顿里**,重新学会深呼吸。
我写古风,不为复古,只为**让情感慢一点,再慢一点**,慢到足以看清每一道泪痕的走向。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