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之一次听到“东营心理学会”时,会把它和医院精神科混为一谈。其实,它是由本地持证心理师、高校心理教授与公益志愿者共同成立的学术型社会组织,既做科研,也做服务,但不隶属于任何医院。它的核心任务是:推广科学心理学、培训专业人才、为市民提供可负担的心理支持。

自问: *** 、小程序、现场挂号,哪个最快?
自答:如果首次咨询,推荐微信小程序“东营心援”,平均排队时长仅1.8天; *** 预约适合不会用智能手机的中老年人;现场挂号适合想先参观咨询室环境的来访者。
东营心理学会执行阶梯定价:受训期实习咨询师200元/50分钟,注册心理师400元,督导师级别600元。相比本地三甲医院心理门诊(单次300-800元且医保不报销),价格更透明,且首次评估免费。
三看:
三不看:

学生群体:学会与东营职业学院共建“朋辈辅导站”,低价提供学业焦虑、宿舍关系咨询,一次仅80元。
宝妈群体:每周三上午开设“母婴室友好时段”,可带娃入场,咨询师持有“围产期心理指导”专项证书。
上班族:晚7-9点“夜间门诊”,采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 *** ),平均4-6次即可缓解职场倦怠。
三年前,我因长期失眠跑遍本地商业心理咨询中心,单次收费动辄千元,效果却昙花一现。偶然在“东营科协”公众号看到学会招募志愿者,抱着试试的心态报名。之一次面谈,咨询师没有急着卖疗程,而是让我填写PHQ-9抑郁筛查和睡眠行为日记,随后用认知行为疗法(C *** -I)帮我重建睡眠节律。八周后,我的入睡时间从120分钟缩短到20分钟,总花费不到1600元。更可贵的是,学会每季度举办免费回访沙龙,老来访者可以分享复发预警信号,这种社群式支持是商业机构给不了的。
根据学会刚发布的内部简报,上半年共接待1273人次,其中焦虑议题占42%,亲子关系占21%,婚姻冲突占18%。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40岁以上男性来访者比例从去年的9%升至17%,这与本地油田企业裁员潮高度相关。学会已紧急启动“男性职业转型小组”,由两位曾在央企EAP工作过的督导师带队,采用团体辅导+职业测评双模式,首批20个名额48小时内报满。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